../../images/logo.png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部门概况
    • 部门职责
    • 分党委
    • 党支部
    • 分工会
  • 理论学习
  • 党建工作
    • 党的政策法规
    • 学校制度文件
    • 分党委工作制度
    • 党建基本知识
  • 支部风采
    • 党支部活动
    • 党员先锋榜
  • 专题活动
  • 规章制度
  • 办事指南
信息传递
  • 下载专区
  • 上传QQ邮箱
  • 党员QQ群
下载专区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信息传递 >> 下载专区 >> 正文
榜样:廖俊波 俯首甘为“樵夫” 为民披荆斩棘
时间:2017-10-13

 

 

廖俊波,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、副市长,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,被中共中央追授"全国优秀共产党员"称号。《榜样》专题节目邀请廖俊波的妻子林莉讲述廖俊波的往事。

在《榜样》专题节目录制现场,有一位不寻常的嘉宾,她是因公殉职的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、副市长,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廖俊波的妻子林莉。共产党员网记者看到,眼前的林莉身材消瘦,精神憔悴,与新闻照片中那位曾经神采奕奕的女子有些不同。节目录制过程中,林莉的声音始终哽咽,但她仍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情绪,向观众详细讲述了她心中的廖俊波。

这位让现场观众潸然落泪的廖俊波是谁?他做了什么让老百姓对他念念不忘呢?

2017年3月18日晚,大雨如注,奔波一天的廖俊波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,乘坐的汽车发生侧滑,他被甩出车外,当场不省人事。建瓯市人民医院的急救室外,四面八方赶来的上百名同事和朋友苦苦守候,他最终未能醒来。

这位深受同事和民众尊敬的优秀干部,以如此方式走完了年仅48岁的一生。

“樵夫”是廖俊波的微信名,他的一生也正是俯首甘为“樵夫”、为民披荆斩棘的一生。

“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”

担任政和县委书记期间,廖俊波创造了“政和速度”,在一个传统农业县建起了省级工业园区,掀起一场改写农业历史的“工业革命”。短短四年,政和在建设“百姓富、生态美”的新苏区中山乡巨变,2010—2014年,政和财政总收入从1.6亿元增加到4.9亿元,GDP、固投、规模工业总产值翻番,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指数在全省提升35位,2013年首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“十佳”。

到南平市任职后,廖俊波始终奔波奋战在工作一线,周末几乎没有休息,曾经3天跑4个省份、会见6批客商。兼任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以来,他组织开展“新区建设攻坚战”,共推动39个项目落实。他在武夷新区推行“先安后迁”,把条件好的地块作为被征迁群众的安置用地,努力解决好被征迁群众的后顾之忧。为了加快新区建设,他一刻都舍不得停歇,一直奔波忙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。

廖俊波经常走村入户、访贫问苦,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、喝大碗茶,群众都说“廖书记没架子、没官气”。他坚持在一线推动工作,口头禅是“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”。他把忙碌的工作当成乐趣,几乎每天只睡四、五个小时,从不叫苦叫累。在工作中,廖俊波经常鼓励干部“只要是为了南平的发展和群众的利益,不要怕犯错、有责任由我担”。

“俊波速度”——80天建成航天体验馆

游客在高铁武夷山东站下车,乘坐K1公交车前往武夷山景区的半路上,远远就可以看见一座巨大的火箭模型矗立在303省道路边,这里是南平航天体验馆。去年4月24日首个“中国航天日”,航天馆正式开馆,大武夷旅游诞生一个补短板项目。

航天馆项目从签订协议到建成仅用80天,廖俊波在武夷新区创造了“俊波速度”。为了让航天馆项目尽快落地,他带队5次奔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洽谈。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原民辉记得,廖俊波每次都是议程满满,到饭点了,只好叫来快餐,边吃边谈。当航天馆已成为大武夷旅游的新热点,廖俊波又谋划建设“航天小镇”。就在他殉职的前一周,他还带队赴京与原民辉勾勒了“航天小镇”的发展愿景。

创新工作机制,工期从一年缩短到69天

武夷新区建设任务重、时间紧,产业项目要加速落地,廖俊波创出“下级派单、上级接单”工作机制。武夷新区闽铝轻量化车厢项目建成投产仅用了69天,刷新了“俊波速度”。“这个项目按照常规运作,从签约落地到建成投产,原本安排一年工期。我们类似项目之前在成都从建设到投产,以全国最快的速度也需要半年时间,没想到,在武夷新区仅需69天就可投产。”项目负责人张东贵说。(共产党员网记者 田雨棣)

延伸阅读

“樵夫”的温情

除了工作上忘我拼命的一面,廖俊波也有温柔体贴的另一面。妻子林莉回忆,2009年暑假,她带女儿去桂林旅游,返程时到达南平已是凌晨3点多钟。母女俩刚从车上下来,眼尖的女儿突然发现公交站路灯下爸爸的身影。原来,廖俊波当天恰巧从浦城回到南平,他细心地记起她们回程的时间,在家煮好稀饭、炒好小菜,前来“接驾”:“你们怕黑,有我在,你们就不怕了。”难得与父母在一起时,廖俊波会在厨房帮母亲做饭,陪父亲下下棋、聊聊天。每年,他都坚持给父母买一套衣服、添一双鞋子。

上一条:榜样:胡双钱 工匠精神 更是工匠良心
下一条:榜样:陈先达“行走的马列字典”

版权所有:中共山西财经大学机关党委(师生事务服务中心) 电话:7666771 7666339 地址:山西 太原 坞城路 140号 邮编:030006

晋ICP备05000470 晋公网安备 14010502050700号